洗沙厂污水投加两种絮凝剂(黄药和白药)与只加白药处理效果对比
时间:2025-06-17 09:02:38
来源:
浏览|:40次
在洗沙厂污水处理中,投加黄药(聚合氯化铝)和白药(聚丙烯酰胺)两种絮凝剂与只加白药相比,前者处理效果更佳,具体体现在沉淀速度、水质清澈度及处理成本优化等方面。以下为具体分析:
投加黄药和白药的效果
沉淀速度快:黄药(聚合氯化铝)有很强的絮凝和沉淀作用,适用于处理高浑度污水;白药(聚丙烯酰胺)有着极强的凝聚和絮凝作用。两者配合使用时,黄药先进行初步混凝,白药再进行助凝,能快速形成较大且致密的絮体,加速泥沙等悬浮物的沉降。例如在洗沙废水处理实验中,加入黄药和白药的污水沉淀速度与只加白药的相差不大,但净化出来的水更清澈。
水质更清澈:黄药能中和悬浮颗粒表面的电荷,降低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促进颗粒的聚集;白药则通过吸附架桥作用,使颗粒相互连接形成更大的絮体。二者协同作用,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杂质,使处理后的水质更加清澈透明,可达到完全回收利用的标准。
优化处理成本:在处理高浑度污水时,若只使用白药,可能需要增加用量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这会增加处理成本。而先加入黄药进行初步处理,再加入白药进行助凝,可以在较低的用量下实现良好的絮凝效果,降低处理成本。
只加白药的效果
处理效果有限:对于一些高浑度的洗沙厂污水,只加白药可能无法快速有效地使所有悬浮物凝聚沉淀。白药虽然有很强的凝聚和絮凝作用,但在处理综合浓度较高的污水时,单独使用可能无法达到ZUI佳的絮凝效果,导致沉淀后的水质不够清澈,或者沉淀速度较慢。
用量可能较大:为了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只加白药时可能需要增加其用量。这不仅会增加药剂成本,还可能因为过量使用而影响后续的处理工艺,如导致压滤机脱水效果不佳等。
洗沙絮凝剂黄药(聚合氯化铝)与白药(聚丙烯酰胺)协同作用分析
一、黄药(聚合氯化铝)与白药(聚丙烯酰胺)协同作用的核心优势
絮凝效率提升
聚合氯化铝通过电中和作用破坏胶体稳定性,使微小颗粒凝聚成初级絮体;聚丙烯酰胺则通过分子链的吸附架桥作用,将初级絮体进一步连接成大而紧密的絮团。两者协同作用可显著缩短絮凝时间,提高沉降速度。
水质净化效果优化
单独使用聚丙烯酰胺时,对高浓度悬浮物的处理效果有限;而聚合氯化铝的预处理可降低悬浮物浓度,为聚丙烯酰胺创造更优的絮凝条件。实验表明,协同使用可使出水浊度降低至5NTU以下,满足循环用水标准。
药剂用量与成本优化
聚合氯化铝的预处理可减少聚丙烯酰胺的用量,降低药剂成本。例如,某洗沙厂通过协同使用,使聚丙烯酰胺用量减少30%,同时提高压滤机处理效率,综合成本降低15%。
二、黄药与白药协同作用的科学依据
絮凝机理互补性
聚合氯化铝属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通过水解产物吸附胶体颗粒;聚丙烯酰胺属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通过分子链的桥联作用促进絮体增长。两者结合可实现“电中和+架桥”的双重絮凝效果。
适用水质范围扩展
单独使用聚丙烯酰胺时,对pH值和悬浮物浓度的适应性较差;而聚合氯化铝的预处理可调节水质条件,使聚丙烯酰胺在更宽的pH范围内(6-9)发挥ZUI佳效果。
污泥脱水性能改善
协同使用可使污泥比阻降低至1×10¹¹ m/kg以下,显著提高压滤机处理效率。例如,某洗沙厂通过协同使用,使泥饼含水率从85%降至65%,便于后续处置。
三、黄药与白药协同使用的注意事项
投加顺序与比例优化
需先投加聚合氯化铝进行快速混凝,再投加聚丙烯酰胺进行助凝。投加比例应根据水质条件通过实验确定,一般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0:1至20:1。
混合与反应条件控制
混合阶段需快速搅拌(200-300 rpm)以促进药剂分散,反应阶段需慢速搅拌(30-50 rpm)以避免絮体破碎。反应时间一般控制在10-30分钟。
水质监测与动态调整
需定期监测进出水浊度、悬浮物浓度等指标,根据水质变化动态调整药剂投加量。例如,雨季悬浮物浓度升高时,可适当增加聚合氯化铝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