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油墨废水絮凝剂及相关处理技术
时间:2025-11-07 08:57:08
来源:
浏览|:16次
水性油墨废水絮凝剂及相关处理技术
水性油墨废水主要来源于印刷、包装、纸张及相关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是设备清洗环节。这类废水含有颜料、填料、纤维、有机溶剂、树脂、表面活性剂等悬浮物和有机物,pH值偏碱性(8-10),色度高,COD和BOD含量也较高,且可能含有重金属离子,处理难度较大。
一、水性油墨废水絮凝剂
在水性油墨废水处理中,絮凝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絮凝剂包括:
- 硫酸铝:作为传统的混凝剂,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 聚合氯化铝(PAC):比硫酸铝更高效,能形成较大的絮体,提高沉降速度。
- 三氯化铁: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较好。
- 聚丙烯酰胺(PAM):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型,常作为助凝剂使用,能增强混凝效果,提高絮体的沉降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絮凝剂的选择和投加量需要根据废水的具体成分、处理工艺以及排放标准来确定。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还可以采用多种药剂的组合使用方式。
二、水性油墨废水处理技术
针对水性油墨废水的特点,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预处理:
- 格栅过滤:通过格栅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
- 调节pH值:使用pH调节剂(如硫酸、盐酸等)调节废水的pH值,使其达到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
- 破乳处理:对于含有乳化油的废水,使用破乳剂破坏油滴的稳定状态,使其更容易被混凝剂去除。
混凝沉淀:
- 加入混凝剂(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和助凝剂(如聚丙烯酰胺),使废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体。
- 通过沉淀池进行分离,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生物处理:
- 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低COD。
- 生物处理单元可以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技术。
深度处理:
- 针对废水中的色度和难降解有机物,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膜过滤等技术进行深度处理,以提高出水水质。
消毒与排放:
- 使用氯化、紫外线消毒等方法杀灭废水中的微生物,确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三、破乳剂在水性油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水性油墨废水中常含有大量的乳化油,这使得废水处理难度增加。破乳剂作为一种能够破坏乳化液稳定性的化学药剂,在水性油墨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变乳化液界面张力、中和电荷或置换乳化剂等方式,使原本分散在水中的细小油滴或油墨颗粒聚结成大颗粒并上浮或沉降,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
- 无机破乳剂:如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等,主要通过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作用实现破乳,适用于乳化程度较低的废水,但用量较大,且容易产生较多污泥。
- 有机破乳剂:如聚丙烯酰胺类、季铵盐类等,具有用量少、反应快、破乳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高乳化、高色度的油墨废水处理。
- 复合型破乳剂:将无机与有机成分结合,兼具两者优势,不仅破乳效率高,还能有效去除COD和色度,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
四、水性油墨废水处理案例
以某纸箱厂为例,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性油墨废水。采用以下处理工艺:
- 预处理:废水首先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悬浮物,然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同时,加入破乳剂进行破乳处理。
- 混凝沉淀:在混凝沉淀单元中,加入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作为混凝剂和助凝剂,使废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体并沉淀下来。
- 生物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生物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 深度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和膜过滤技术,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色度和难降解有机物。
- 消毒与排放:使用紫外线消毒方法杀灭废水中的微生物,确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至环境水体中。
